在 6 月 10 日的 2026 年世预赛亚洲区 18 强赛中,中国男足主场 0-0 战平巴林队。比赛上半场,24 岁的山东泰山国脚谢文能成为焦点人物 —— 他在 11 分钟内连续两次主罚角球直接开出底线,引发舆论哗然。
一、低级失误震惊全场
第 19 分钟,国足获得左侧角球机会,谢文能的主罚却离谱地将球直接踢向底线外的边网,队友们在禁区内的跑位瞬间失去意义。仅仅 10 分钟后,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:谢文能第二次主罚角球时,皮球以几乎相同的高度和弧线飞向边网,彻底浪费了国足的进攻机会。两次失误不仅让现场球迷发出嘘声,连场边的主帅伊万科维奇都显得极为尴尬,只能通过 "战术性喝水" 来掩饰情绪。
二、战术安排遭质疑
值得注意的是,谢文能在山东泰山队几乎从未担任角球主罚手,因其队内有费莱尼等脚法更细腻的外援。但在国家队,他却被委以重任。这种用人选择引发强烈质疑:为何让一名缺乏角球主罚经验的球员承担关键职责?有媒体尖锐指出,这不仅暴露了球员个人技术短板,更反映出教练组对球员特点的误判。
三、舆论风暴与球员回应
赛后,谢文能的失误成为舆论焦点。评论员黄健翔批评国足战术 "像橄榄球打法",记者王玮晨直言其表现 "连苏超水准都不及"。更有部分激进球迷对谢文能及其家人进行人身攻击,迫使他在社交媒体发声:"我失误了被骂没关系,但别波及亲属!"。尽管承受巨大压力,谢文能仍表示会 "继续刻苦训练",并感谢队友支持。
四、国足技术短板再被放大
这两次失误并非孤立事件。记者陈华在赛后分析中指出,国足整体脚法粗糙的问题由来已久,中场控制力不足导致面对高压逼抢时极易丢球。而角球战术的单一性(如球员集中站在门线附近等待接应)也被质疑缺乏变化。有球迷调侃:"国足的角球战术,除了模仿阿森纳,还有其他布局吗?"

这场风波折射出中国足球的深层困境:技术根基薄弱、战术设计僵化、舆论环境浮躁。对于 24 岁的谢文能而言,此次失误既是教训也是成长契机;而国足若想真正提升竞争力,恐怕需要从青训体系到战术思维的全面革新。
UB8优游国际